在明朝微弱之时,东林党奋不顾身,以自己的生命,来守护朝廷道义的执行。他们在东林书院里饱读诗书,在朝廷之上,奋力维护纲纪的执行,当宦官当道的日子里,他们验证了“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”的诗句。
在昏暗的风雨到来之际,公鸡不停的打着鸣叫,这也正是东林党在迎接明朝灭亡之前的所作所为。东林党人饱读诗书,引以为傲,却失去了行动的坚定性,由此,面对宦官的邪恶,他们只能“鸣叫”。东林党虽然拥有着大德道义,但是胆小如鼠,面对这黑暗的历史,他们没有积极行动,那么明朝只能灭亡。
这便是东林党的文化,心怀大道,却不知如何行动,他们从表面看,是儒家文化的传承者,他们著写的文章,至今还有学术价值,可是在行动上,却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“小人”,由此,东林党的文化,只能称之为“腐儒文化”,为何如此之说,从历史的表现中,就会发现。
(资料图)
理想的执著者
万历三十二年(1604),下野在家的顾宪成,在自己的家乡成立了“东林书院”,以抒发他自己的学术理想和政治抱负。原本,东林书院只是一个讲学的地方,可是由于科举制的原因,儒学直接与科举制挂钩,所以东林书院的讲学风气,很快成为了政治斗争的书院与基地。
在东林书院中,许多饱学之士在此抒发自己对于学术的理解,并发表对国家政治的担忧和抱负。这里有许多年轻的儒生,他们将来,便会成为政府官员,很多人的未来,无限美好,也正是因为如此,有一大批学者都以进入东林书院学习为荣,由此组成了东林党。在学术领域,想要受到尊重和关注,就必需在学术上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。虽然东林书院为年轻的儒生提供了自我展现的平台,但是他们还没有经受过社会的考验,所以当他们跨出书院时,只是一群自以为傲的理想主义者。他们深知统治的仁义道德,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到底该怎样践行。
如何维护明朝的统治,如何保证明朝的江山社稷,这是东林党为之奋斗的目标,因为如此,他们才会获得忠臣的美名。传统的宗族制度,一直作为中国人文发展的主流,也由此形成了“家天下”的概念。为了统治全国,将权力划为皇家私有,进行中央集权统治,是中国两千余年历史发展的主流。“父死子继,兄终弟及”,也是朝廷家族财产继承制的主要依据。
想要作为一位忠义的臣子,就要保证皇位的正统流传,以此维护国家的统治。不得不说,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,这种传统思想,不仅制约了历史的正向发展,还导致了朝廷之中的明争暗夺。东林党以保证太子的位置为借口,拉开了近四十余的混乱党争,明朝的浩劫正式来临。
明末三大悬案
东林党干预政事的主要表现,就是“明末三大悬案”的发生,梃击案、红丸案和移宫案,都有东林党人的身影,至今关于其中的记载,还扑朔迷离,匪夷所思。从三大悬案的案件进行分析,便是后宫与朝廷争夺皇权的战争,虽然在此之前,宦官就已经进入了政治舞台,为何到了万历后期之后,后宫与朝廷的争夺会如此激烈?关于这个问题,有以下三点分析。
第一,东林党的势力过于强大顾宪成下野后,组建东林书院,正是想实现他在江湖操纵朝廷的抱负,所以东林党的弟子,都成为了他的棋子。在顾宪成的背后操纵下,东林党打败了齐、浙、楚三党,成为了朝廷权力的操纵者。由于东林党权力过于强大,便引发了三党联结宦官与东林党的党争。
第二,胜利手段过于卑鄙
在东林党击败三党之后,东林党登上了明朝第一大党的位置,但是东林党的位置并不稳定。因为东林党是通过江湖手段,不正当的谋取了第一的位置,由此导致三党的不服,引发了更激烈的党争。
第三,过于理想化
在东林党获胜后,东林党便难有建树。主要是大部分东林党人都很理想化,在胜利之后,他们并没有设想如何保证胜利,而是在胜利之中,骄傲的抬起的自己的头颅。所以,东林党在不知不觉中,与三党和宦官组成的阉党展开了激烈的党争。为了打击对手,东林党只求打倒主要成员,其对人不对事的手段,使东林党的虚荣心暴露,在手段的运用上,东林党也很过于理想化。
“八千女鬼乱朝纲”
由于东林党这样那样的问题,使党争进入白热化阶段,东林党虽然在表面上处于第一的位置,但是却远远失去了第一的尊严。特别是对于宦官的把控,张居正之所以成为明朝首屈一指的内阁首辅,除了受到官员支持外,还得到了宦官和后宫的支持,所以张居正得以一展抱负。但是东林党的天真与过理想化,导致了问题的进一步扩大。
在宦官之中,有不少社会的小混混不得以阉割自己,进入皇宫,来谋取生计。但是也有不少宦官,在皇宫之中,获得了皇帝的喜爱与信任,转身一变,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贵人物。爱惜名节的东林党,是不屑不屑宦官打交道的,由此,东林党的天真,成为了他们致命的敌人。他们没有想到,一位宦官的出现,会使东林党面临浩劫。关于这个人的出场,早有预言说出,“八千女鬼乱朝纲”。“八千女鬼”,组成的便是“魏”字,正是魏忠贤的出场,导致了朝纲的混乱,东林党的覆灭。也正是东林党看不起魏忠贤,所以导致魏忠贤拉拢三党组成阉党,并凭借自己与后宫的关系,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。从此,明朝的统治被动摇,明朝的未来,也充满一片迷茫。
理想主义的失败者
其实在魏忠贤篡夺权力之前,只不过是一位小太监,没有人在乎他的位置。但是魏忠贤有东林党没有的胆量和勇气,敢于实践,敢于碰壁。以至于到了明朝后期,东林党只是道义的象征者,却不是道义的实践者。明朝原本正常的统治,变得异常迂腐,即使是崇祯上位消灭了魏忠贤,阉党依旧比东林党强大。关于以上结果的导致,有以下三个原因。
第一,阉党强势的打压。魏忠贤上台后,为了报复东林党,让东林党人认识到自己的厉害,对东林党人进行了残酷的打压。首先,东林党的主要首领,杨涟、左光斗、顾大章等人相继被害,其手段极其残忍,死后没有完尸。
其次,对东林党成员进行全面打压,为了彻底铲除东林党势力,并编篡了《东林点将录》,书中罗列了东林党各部重要成员,大部分成员也相继被害。最后,大力扶植阉党成员,导致朝廷风气为之一变,明朝朝廷基本都为魏忠贤的爪牙。第二,残酷的现实,理想的破灭。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,往往都要接受现实的残酷之后,才能真正梦醒,完成自己的理想。可是东林党的成功太简单,太缥缈,所以导致东林党一直处于缥缈的状态中,无法认清现实。可是现实的残酷一来,东林党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。由此,对于道义的执著,以此为傲的学者很快就放弃了。
第三,爱好名利的虚伪。在科举制度中,通过考试来认可自己的实力,导致一部分人被成功后的喜悦迷昏了头脑。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,追求名利上的进步,大有人在,特别是东林党人,为此不停的奔波着。
他们相信自己是道义的秉承者,对于不义的事物,他们一贯摒除,长久的成见使他们失去了正判,由此,在灾难来临之后,他们的牺牲变得毫无价值。东林党主要首领除尽后,阉党主掌了朝政。
结语:
东林党本是一个学术团体,可是由于科举制度及政治制度,从学术团体成为了政治团体。东林书院为学者提供了自由的学术交流平台,但是他们并不是一群合格的政治家。他们将对学术的浪漫,引用到了政治斗争上去,这无论如何都是荒谬的。所以,东林党人的失败又有必然性,只是历史使他们与魏忠贤相遇,导致年轻的理想主义者面临了现实的残酷打击。
所以,东林党的文化本是儒学文化,由于其思想的不成熟,只能称之为“腐儒文化”。他们本应该是明朝历史的骄傲,可是他们自以为是的骄傲,却断送了明朝的美好未来。这不禁令人唏嘘,这或许便是历史给后人留下的警醒,但是从后续的历史发展中,这种腐儒文化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关键词: 东林书院